变“污”为“肥”,促绿色种养循环
广积粪壤,田得膏润而生息。崇阳县利用特色机制,因地制宜,科学还田,连接种养循环链条,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,促进了优质高效生态农业的长久发展。2021年以来,崇阳县作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县,组织还田大户和合作社,在县域内就近开展畜禽粪污收集、处理、运输还田工作。从养殖场到田间,从“污”变“肥”,这其中可大有门道。
统一管理,常检测,保质量
崇阳县是生猪调出大县,全县现有规模养殖场 385 个,其中猪场 321 个。为了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,保证有效粪肥还田,推进绿色种养循环,崇阳建设了一大批粪污收集处理设施,进行统一管理。
在施用之前第三方服务机构会对粪肥质量进行定期检测,重点监测粪肥是否腐熟完全,重金属、粪大肠菌群数、蛔虫卵死亡率等限量指标是否符合标准要求。同时结合作物生长季节和养分需求特点,科学确定粪肥还田数量、时间、方法和替代化肥比例,避免过量和过于集中施用。在施用后,针对长期施用粪肥的地块进行跟踪监测,了解土壤养分变化和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积累情况,为科学评估粪肥还田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提供依据,保证土壤环境。
数字监管,溯来源,明去向
为了项目监管的科学性、高效性,崇阳县要求牵头企业在每台运输车上设置“北斗终端定位系统”,利用系统开展数字监管,每一车粪肥还田地点可通过车载北斗终端同步监测。2022年崇阳县对参与项目的64台粪肥还田运输车辆统一加装北斗定位系统,建立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还田追溯系统,保证粪肥来源、路径和去向明确,还田全程可追溯。
示范建设,优环境,促发展
近年来崇阳县的特色产业发展迅猛,“竹茶药猪”四大产业已作为强农富民的重要途径。为促进本地农业发展,崇阳县在相关特色基地上开展粪肥利用田间试验,建设特色产业还田利用示范区,包括水稻、油菜、茶叶、蔬菜、中药材、雷竹等作物上开展田间试验,依托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集中还田示范区。
目前崇阳县已完成2021年度粪肥还田面积10.7万亩、2022年11.26万亩。通过粪肥还田,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大幅度减少,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、有机肥施用比率、耕地生产能力显著提升。
原文链接:http://nyt.hubei.gov.cn/bmdt/yw/gfxx/202308/t20230811_4792794.shtml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最新加入
2025-02-06近万只野生鸬鹚现身洪...
2025-02-06绿豆汤制作小贴士
2025-02-06徐蒜6号
2025-02-06洪泽湖:渔警民联合护...
2025-02-06苏州市吴江区顺利完成...
2025-02-06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开...
2025-02-06江苏省太湖渔政监督支...
2025-02-06省植保植检站组织开展...
2025-02-06凝聚八方力量 滆湖...
热门资讯
2020-11-23农民朋友注意了,这几...
2020-12-29驻省农业农村厅纪检监...
2020-12-312020年全国农业农...
2020-11-23空白宅基地怎么确权?...
2021-01-04迈好第一步,见到新气...
2020-11-18习近平出席中央全面依...
2020-10-09厅党组成员吴明海赴白...
2021-01-15李希信主持召开专题会...
2020-11-23农村土地“改革”,这...
2020-11-19猪价继续反弹,仔猪价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