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学赋能 振兴乡村
花红柳绿,阳光煦暖。不久前,一批中国文学的“大咖”和“发烧友”应文学之约,相会湖南益阳清溪村。
清溪,这个周立波先生笔下曾经有过巨变的“山乡”,正在发生新一轮巨变。优美整洁的环境、富足的生活,尤其是充盈村中的书香,令人感叹“换了人间”。而这一切的发生,文学功不可没。清溪村党总支书记蔡真表示:“一不小心,我们家竟然成了别人的‘诗和远方’。”
中国文学的长河里一直流淌着乡土情愫。“民亦劳止,汔可小康。惠此中国,以绥四方。”在古老的中国文学作品《诗经》中,就有大量对乡村劳动场景的描述、对劳动者的赞美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改善劳动者处境的呼声。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曾产生过影响深远的乡土文学,既立足乡土、倾情乡民,也促进觉醒、期望未来。“文章合为时而著,歌诗合为事而作。”乡土之美,曾令无数文人墨客寄情吟唱。今天,在这片土地上,文学能实现怎样的作为?清溪村正给出富有蕴意的探索与解答。
乡村振兴,产业兴旺,应当伴随着文化的繁荣。文学要担当起乡村文化建设的使命。有人说,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文学梦,乡村也需要文学的滋养。借助作家书屋,村民可以在家门口畅读经典,领略文学之美;在文学活动中,可以与更多人交流思想,追求心灵的富足。此次见证并参与作家集体活动,与作家“面对面”,更让广大村民与文学爱好者感受到欣喜与鼓励,获得很多启发与教益。
腹有诗书气自华。乡村有了文学、文艺的气息,也让屋舍增色、山水生辉。从更高层面看,在乡村振兴的宏伟征程中,文学的助力不可或缺。乡村振兴是新的伟大事业,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实践中,必须“举精神之旗、立精神支柱、建精神家园”。而这,正是文学之所长。
新时代文学工作者承担着记录新时代、书写新时代、讴歌新时代的使命,要从时代之变、中国之进、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、萃取题材,展现中华历史之美、山河之美、文化之美,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、创造之力、发展之果,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,为“三农”事业作出更大贡献,为乡村振兴注入巨大能量。
(摘编自《湖南日报》)
附件下载:
原文链接:http://nynct.fujian.gov.cn/xxgk/gzdt/xxkd/202306/t20230602_6181070.htm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最新加入
2025-02-06近万只野生鸬鹚现身洪...
2025-02-06绿豆汤制作小贴士
2025-02-06徐蒜6号
2025-02-06洪泽湖:渔警民联合护...
2025-02-06苏州市吴江区顺利完成...
2025-02-06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开...
2025-02-06江苏省太湖渔政监督支...
2025-02-06省植保植检站组织开展...
2025-02-06凝聚八方力量 滆湖...
热门资讯
2020-11-23农民朋友注意了,这几...
2020-12-29驻省农业农村厅纪检监...
2020-12-312020年全国农业农...
2020-11-23空白宅基地怎么确权?...
2021-01-04迈好第一步,见到新气...
2020-11-18习近平出席中央全面依...
2020-10-09厅党组成员吴明海赴白...
2021-01-15李希信主持召开专题会...
2020-11-23农村土地“改革”,这...
2020-11-19猪价继续反弹,仔猪价...